記者許靜玟/專訪
「我希望永信杯是一個舞台,不論孩子的家庭背景如何,只要有夢,就能在這裡發光發熱。」
第52屆永信杯排球賽總幹事陳炳崑感性地說:「我看過、聽過許多來自單親或隔代教養的孩子,因為在永信杯被看見,繼續在排球領域甚至人生道路上開展不同的成就。這些故事,總是讓我很感動,這也是我們堅持辦下去的原因。」
被譽為「排壇甲子園」的永信杯排球賽今年邁入第52屆,去年接任總幹事的陳炳崑,才剛接手就遇到大挑戰,天公不作美被迫臨時啟動「雨天備案」,雖然辛苦,但也讓他體會到這因球賽臨時編組的團隊,在歷任前輩累積的基石下,面對突發狀況與困境所展現的默契與專業。
「我們雖然不是專業的賽事團隊,但靠著明確的分工和經驗累積,還是能把比賽順利完成。」他笑說,這份從零開始的挑戰,也是凝聚團隊的力量。
永信杯是由永信藥品自發籌辦,所有員工都是以志工性質投入。陳炳崑說:「不分部門職等,大家齊心只為讓比賽更好。能延續到52屆真的不簡單,這要感謝永信創辦人藥期毋藥、運動強身的理念,以及台中市政府、中華排協和各方的支持。」
令人驚訝的是,每年永信杯賽前僅開三次籌備會。「因為要召集大家不容易,所以每次會議都必須做出明確決策,確保效率。」他解釋,這樣的運作方式來自前輩多年累積的經驗傳承。
永信杯被視為台灣排球的重要舞台,許多選手從國小組一路參與至社會組。隨著今年職業排球聯盟誕生,陳炳崑更感受到這項運動的發展契機。
很多人好奇,永信杯為何至今仍保留黃土球場?陳炳崑坦言,黃土球場養護成本很高。「但排協老師希望孩子們能體會早期的比賽環境。」為了這份傳承,永信杯一直保有這三座珍貴的黃土球場作為五年級男女童組的競技場。
「教練領著小五學生站上黃土球場,第一個動作就是讓球員先在場上滾幾圈!讓排球幼苗的專注力,從身上球衣是否弄髒,轉移到場上的球,體驗團結合作、拼搏奉獻與『球不落地,永不放棄』的排球精神。就像日本甲子園的精神,希望在這競技場上奪得冠軍的隊伍都能裝一把團隊拚搏所獲的勝利泥土回去,作為永遠的紀念。」他說。
永信杯另一個傳統,是不收報名費。陳炳崑表示:「我們從不把辦杯賽當成賺錢的活動,只希望提供一個公平競技的舞台。這也是裁判養成的重要場域,對志工而言更是難得的參與經驗。」
談起最難忘的回憶,他想起去年在苑裡國小雨備球場上的一幕。隊伍裡的孩子剛好生日,隊友們在場邊自發圍繞著她唱生日快樂歌。「看著每一張純真可愛的笑容,那一刻我很感動,因為永信杯不只是比賽,而是一個能孕育友情、團隊精神和回憶的地方。」
陳炳崑強調,打排球不只鍛鍊體能,還包括團隊紀律的體現。「你們可以去看19座球場附近的休息區,就會發現每個休息區內的鞋子、背包、球具...總是整齊擺放。這就是排球給孩子們的最好教育。」
半個世紀以來,永信杯從地方賽事茁壯為全國最大的單項運動賽事,持續在每一位排球人心中深耕,帶領大家持續向榮耀前進,共譜鐵砧山傳奇。
精彩運動報導盡在《敢動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