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學年度全國各級學校民俗體育競賽今天(11/26)早上於吳鳳科大體育館舉行開幕典禮,除了各個比賽隊伍的選手及校長、老師,出席的還有吳鳳科大學務長林銘輝、前國家運動中心執行長林晉榮教授、台灣體育大學許光麃校長、國立體育大學副校長黃東治等人。
吳鳳科大林銘輝學務長說,吳鳳科大推廣體育一向不遺餘力,今年爭取到3,000萬整修足球場的人工草皮,正是本次賽會文陣、台客獅、醒獅的主場地,身為協辦單位,他歡迎各校及眾選手齊聚吳鳳科大,並祝選手們充分展現實力,也獲得想要的成績。
具有台灣特色及文化的民俗體育競賽,像是台灣的小型「民俗奧運」,賽事從1,000人次成長到9,000多人次,都是各校校長、指導老師以及選手努力所累積的成果。國立體育大學副校長黃東治表示,賽事從民國91年起由臺南大學民俗體育發展中心主任蔡宗信開始推動,在少子化得趨勢下還能「逆勢成長」,很不容易。
吳鳳科大運休系主任蔡守浦和臺南大學全國民俗體育發展中心的主任蔡宗信是大學同學,當然義不容辭地協助賽事的進行,站在比賽場地─全國第一面人工草坪的操場(也是國家女子足球隊的訓練場)前,蔡守浦對這項賽事,有感情也有期待。
蔡守浦說,這項賽事從草創期基於「推廣」而只評等級(特優、優…)的賽制,應該可以改成確定名次的「純競賽制」,一方面牽涉到選手們的權益(如:升學),再者也和其他運動項目接軌。至於有些比賽項目因由裁判評分,可能會引發評分不夠客觀的問題,蔡守浦說,這和棒球比賽一樣,除了選手要力求進步,如果裁判也與時精進,自然會減低不夠客觀的雜音。
有鑑於參賽人數不斷增加,據說體育署計畫將參賽人次較多的單項如扯鈴,於明年先舉行會外賽(三季),三季結束後根據各季度的成績統計總分,再舉行會內賽,即「三季競技、一冠終極」的賽制。蔡守浦則認為,目前只聞樓梯響,詳細實施方式還未定,至少要先做「盤點」,才能設計賽制、分區。他認為,倒不如將現行所謂best of the best的「菁英賽」抽離,單獨擇日舉行各比賽項目的總決賽,可能可吸引更多的觀眾參觀。
蔡守浦很認同這種本土且有文化傳承的體育競賽,只是「每年比賽期間,總因鑼鼓、音樂聲引來鄰居的抗議!」蔡守浦說,不過他還是很高興看著賽事日益成功,也許就是所謂的「歡喜做、甘願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