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集》亞運救贖不成女籃續盪谷底 兩年後誰掌兵符誰打亞洲盃二級?

2023-10-10
觀看次數:1,548

中華女籃。取材自FIBA。下同。天人交戰多日後,還是決定不吐不快!

今年6月底亞洲盃,中華女籃4連敗、0勝作收,各以41、46大比分輸日本、澳洲就算了,還隊史首敗給過去泰半打二級的菲律賓、黎巴嫩,4戰有3場失分破90、場均失88分、輸25分,與賽8隊排第八墊底,兩年後下屆確定掉二級,一變而為「二級球隊」,菲、黎則腳踩中華隊,保級成功,特別一提,這幾項不堪紀錄,悉寫新猷,中華隊史頭一遭。

剛結束的杭州亞運,中華隊換5球員再出發,但主力、打法大致不變,1勝3敗作收,各以28、14分輸南韓、北韓,4戰有2場失分破90、場均失84分、輸20.5分,含八強賽被地主中國大陸104:60轟垮,既痛撇歷來最多輸分44,更吞亞運對中國跨屆8連敗、一勝難求,就此止步,連8屆四強喊卡,尋求拿牌扳回亞洲盃失利顏面,也告夢碎,徒留9度參加亞運最差戰績(1990起連8屆,3度拿牌、5獲第四)。

中國則繼亞洲盃冠軍賽2分險勝、終結日本五連霸後,乘勝追擊,壓軸金牌戰終場前9秒又「準絕殺」日本,7度在亞運封后,短短3個月梅開二度。 

中華女籃兩年後亞洲盃將降至二級,總教練鄭慧芸會續掌兵符嗎?相形下,這3個月中華隊在亞洲最重要兩大賽,合計1勝7敗,8戰有5場失分破90,唯一勝是亞運預賽58:54比預期艱辛很多,才小贏泰國,全場只得58分,尤難以置信 。

這也是1965中華隊參加漢城(現名首爾)第1屆亞洲盃(其時叫亞錦賽),即獲第三名以來,發展女籃近60年最黑暗的一刻,或不算啥奇恥大辱,但昔日四強起跳、兩大賽共拿過12面獎牌,曾幾何時,現卻低檔如此,即便2017第27屆亞洲盃起,FIBA(國際籃總)讓澳洲、紐西蘭從大洋洲轉戰亞洲,影響不小,但中華隊衰退明顯,連原地踏步都談不上,讓人嘆息汗顏,不知今夕何夕?                                           

其實,很想幫中華女籃講幾句好話、乃至緩頰,卻難以啟齒,因運動重紀錄,數字尤會說話,檯面上下,委實找不到太多的輸球藉口。

過往長期與中華隊爭亞洲第三、且互有輸贏的日本,歷經徹底改造革命後,如脫胎換骨,2013第25屆亞洲盃起驚奇五連霸,不僅中國3度在冠軍賽不敵她們,2017第27屆,世界強權澳洲,初戰亞洲都在冠軍賽1分輸日本,儘管7月2日本屆亞洲盃冠軍賽、5天前杭州亞運金牌戰,日隊很巧都2分小輸大陸隊,雙掉第二,亞洲盃尤錯失六連霸,但現實力已是世界級,中華隊早就看不到她們的車尾燈。                                            

杭州亞運中華隊未遇日本,6月底亞洲盃53:94則大輸41分,史上最多,更是2007仁川第22屆起跨屆對日13連敗,外加2010廣州亞運起迄今4連敗,兩大賽合計中華隊已17連敗給日本,16年來1場未贏,且輸、失分不斷增高,雙方搶亞洲老三,已徹底成為絕響,女籃老球迷不勝唏噓。                                                  

亞洲盃中華隊45:91輸澳洲46分,也非意外,81:92不敵菲律賓,且被菲隊飆破90分,末役73:75輸黎巴嫩,掉至二級,才連讓人心碎,特別是防守如紙紮,不知教練團怎麼教的,國內WSBL既有4隊,含不動霸主國泰,平常真的有要求嗎 ?                                                      

亞洲盃跳過南韓、中國,中華隊沒碰到她們,但亞運無法再閃躲,且一交手就穿幫,除前述八強賽60:104輸大陸,預賽59:87不敵南韓28分,輸、失分都逾預期,中華隊向與韓隊不同檔,對大陸長人陣更早已全面無解,這都算了。                                             

最扯的是,繼2017亞洲盃預賽中華隊77:76險勝北韓,最終各拿第五、八名,時隔6年,北韓再於亞洲一級戰場亮相,也是1990北韓最後參加北京亞運獲第五,當時72:78輸給最終披銅的中華隊後,睽違32年,「神秘北韓」又在亞運露臉 。                                                    

且善者不來,北韓靠今年5月5日才滿20歲的205公分潛力股中鋒朴津阿(PAK Jina),預賽首戰中華隊,撐滿40分鐘28中21、13罰中9,狂飆大會個人最高51分,外帶14籃板、5辣鍋,領軍91:77爆冷擊敗中華隊,也讓中華隊付出慘痛代價 。                                               

因中華隊意外輸此役,預賽1勝2敗掉C組第三,八強賽得逢A組第一中國,大輸無緣四強意料中事,卻是中華隊史2度敗給北韓,且劇本如同1993上海第1屆東亞運(現已停辦)翻版,30年前該屆,北韓一樣擁有202公分超級中鋒李景淑,體型、賣高,被喻為稍可媲美當年中國隊204公分「女長城」鄭海霞(1994澳洲世界盃MVP、後效力美國WNBA洛杉磯火花多年)。                                                          

一如預期,中華隊懾於北韓李景淑禁區大殺,77:97輸20分,掉至第五,北韓第四,之後2005澳門東亞運,中華隊96:63大破北韓,甜蜜復仇,搶下銀牌,北韓第五,外加前述2017亞洲盃中華隊1分險勝北韓,也即杭州亞運前,中華隊與北韓遭遇4次拿3勝,但杭州中華隊再度落難,讓朴津阿禁區狂轟51分,更是歷來國際賽單場被對手個人得分最高,中華隊窮於應付大中鋒的窘狀,又一次凸顯。                                         

205的朴津阿禁區攻防,反映在數據,北韓最終獲第四,戰績3勝3敗,除贏中華,也大勝泰國、印度,贏泰國她36分、14籃板,贏印度她29分、10籃板,3敗含2度輸南韓,預賽62:81、銅牌戰63:93,這兩戰朴津阿各飆29分、17籃板及27分、9籃板,依然火熱,但孤掌難鳴,北韓仍各輸19、30分,準決賽北韓逢中國,因大陸隊有比她更優的兩百長人韓旭、李月汝,朴津阿選擇免戰,北韓44:100大輸56分。

無意長北韓、朴津阿的志氣、滅自己威風,但近十幾年中華女籃,一直缺逾180乃至185的合格中鋒,WSBL霸主國泰都不例外,靠林育庭、鄭伊秀、陳薇安幾名180上下的優質鋒衛,打遍國內無敵手,進中華隊後,教練團泰半也是國泰班底,延續自家攻守系統,但國際賽彆腳戰績,卻意味鋒衛為主軸打法,現在亞洲已不管用,外加動輒超高失分,前述的紙紮防守,泰半球員宣稱都可飆三分,關鍵時刻外線卻手軟,攻守失據,贏球如緣木求魚,不忍再苛責。                                             

7月亞洲盃後因也有成都世大運要比,多名培訓國手分身乏術,杭州亞運雖由林蝶、彭曉彤、卓敬、徐玉蓮、羅蘋,取代亞洲盃效力的旅外名將張綺芳、吳侑萱,及國泰韓雅恩、新人陳孟欣、劉昕妤,5上5下,但換湯不換藥,結局沒啥兩樣,女籃空前瓶頸,圖窮匕見。                

國泰數十年經營,久執女籃牛耳,但享盡各方掌聲、按讚之餘,對現階段的國際賽窘境,似也宜分擔些許責任,尤其,不得不順提一個題外話,且重申,絕非成敗論英雄、秋後算帳。

國泰在前期的第2至14屆「社甲聯賽」13連霸,連結現今的第1至4季WSBL,兩大賽合計17連霸,確是事實,但第5季WSBL國泰自行免戰,冠軍歸台元,也是事實,第6至18季國泰又13連霸,更如假包換。

中國女籃近3個月梅開二度,接連在亞洲盃、杭州亞運冠軍賽2分小贏日本封后。如同前述,運動比賽重紀錄,國泰前有17連霸、現有13連霸,卻因卡在第5季WSBL未參加的空白,理應不能合併稱為30連霸,國泰或許沒很充分理解,一直強調「30連霸」,部分媒體或因不察也附合,這可能多少誤導球迷、觀眾。                                                

因2010第5季WSBL國泰沒與賽、台元封后,你知我知、大家都知,國泰的長期霸業,值得肯定,現階段另3隊台元、電信、台電,短期內恐也不易搖撼她們,但我們得忠於事實,也即正確說法是,社甲聯賽連結WSBL,國泰近31年拿30冠,含17連霸、13連霸各一,這如算「正名」,大家應都可接受。                                                   

17連霸、13連霸各一,合計30冠,難能可貴,除各方稱羨,國泰也該引以為傲,但久霸國內,如能進一步擴大格局眼界,延伸至國際賽,亞洲盃、亞運都是重點,到底,最近這兩大賽中華隊各12名國手,國泰各占7、6人,總綰兵符的總教練,也都是國泰鄭慧芸,輸贏成敗都得扛責,天經地義。                                                         

也即31年拿30冠的風光、榮耀,如能反映在亞洲戰場,更有價值、愈經得起考驗,如只是「內戰內行、外戰外行」,再多的連霸,仍難換國際賽一面獎牌,那連霸的意義、純度,恐不免會七折八扣。

特別是,擺在眼前,不能迴避的棘手問題來了,兩年後2025亞洲盃「二級」,由誰擔綱、誰該接收這個「X」攤子,具體說,兩年後的WSBL,國泰如繼續連霸,那中華隊總教練是否仍選自國泰,國手是否一樣國泰居多,哪裡跌倒、哪裡站起,國泰教練、球員如都當仁不讓、乃至志在雪恥,OK!一旦她們沒意願,無論是不想打二級,或要把 機會讓給別人,乃至另有他因,都茲事體大。                                                   

如另3隊台元、電信、台電的教練、球員,也不想打二級,甚至無意碰這攤子,更非同小可,因雖是亞洲盃二級,不少球隊近幾年積極尋求突破,實力提升,普遍已非昔日吳下阿蒙,即便中華隊以最佳陣容與賽,仍小有變數,無法保證可拿第一。

特別是,得拿二級冠軍,2027才能再回一級,也即如兩年後2025中華隊未獲二級第一,2027 須續打二級,最快得2029,也即6年後才有機會回一級,這就愈窘,誰都擔待不起。

易言之,6月底兵敗亞洲盃,杭州亞運又未能「救贖」、重拾信心,兩年後亞洲盃二級,如有教練、球員想扮「救援投手」,當然OK ,但如沒人肯冒非得拿冠軍不可的風險,國泰及另3隊都如此,那肯定尷尬,屆時恐不能完全排除天窗大開,中華隊何去何從,才讓人好奇、憂心。 

你可以說,世事多變,兩年後的亞洲盃,任誰也拿不準,壓根無須現就杞人憂天,甚至,皇帝不急、太監急個啥勁,但,老祖宗不是常說,未雨綢繆,台灣時下最流行的梗是「超前部署」,女籃既已盪到谷底,何妨也打個擦邊球、趕趕時髦,妳(你)們說,不是嗎! 

- 分享本文至 -

Tags

#杭州亞運 #中華隊 #冷眼集

籃球・最新報導

回到籃球列表

敢動動態